這並不是一本新書,甚至嚴格說有點舊了,但隨著小咪已經要上大班,加上我曾在美國中學「親眼目睹及處理」許多「跟書中描述的幾乎一樣」的案例,就毫不猶豫的給它買了下來。
我應該早點買的,這樣當年在處理學生問題時,才不會那麼摸不著頭緒。
======
台灣的翻譯似乎叫做《怪女孩出列》?說實在,這個翻譯很有問題,整本書從頭到尾跟「怪」一點關係都沒有,不曉得中譯本裡面,譯者是不是有解釋為何做此譯法?這是一個在講「美國女孩」,在進入「學齡後」,在「學校」遇到的「關係上的問題」。基本上,這本書的前身是作者的一個研究計畫(我個人覺得她實在是太強了,花這麼久的時間面試、電訪、處理email……這麼多人、這麼多故事,以質化研究而言,這本書算是珍寶了),雖然她用「一般書本」的方式呈現,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忽視「『美國女孩』,在進入『學齡後』,在『學校』遇到的『關係上的問題』」這些「限制讀者詮釋此書」的四個關鍵字。
如果是個好譯本,非常建議為人父母者找來唸唸;如果是譯的二二六六,也許看看本文,跟我在文末附上的兩個連結(也許自己在估狗一下別的資訊),應該也是夠了。
======
書裡探討的是普遍發生在美國校園的一個嚴重問題:霸凌(bullying)。但不同的是,對象並非很容易聯想到的男孩子間的肢體衝突,而是女孩子間的「關係衝突」。這本書的出現在當時美國社會其實是蠻轟動的,因為作者點出了:
1. 學校長期以來忽視了女孩子間的「暴力行為」;
2. 社會長期以來把女孩子間的暴力行為藐視成「女人間的無知幼稚行為」;
3. 學校社會對這些現象不但漠視,甚至其實就是幫兇!
簡而言之,書裡探討的,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常聽到女生間「她都不跟我講話了」「為什麼妳們都不理我?」「沒有啊,我們還是好朋友啊(然後繼續不理對方)」,及散佈流言…等等這些攻擊、傷害其他女性的「暴力行為」。這些行為並非女孩幼稚的抱怨,更不該用「長大就沒事了」這句話去搪塞女孩的困擾;這些行為,若不正視,將會在女孩的心理上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。
好吧,我不寫太細,畢竟沒人給我錢,搞不好說太多還侵犯版權什麼的。下面就摻雜著書本內容及我的心得感想(請務必知會我一聲如果你想轉貼、引用本文、或是文中的任一句話。我之前已發現有人用了我的東西但沒說,即使只是提到,但也請做到基本的尊重,乾蝦!):
為何女孩子選擇關係霸凌?
說真的,書中到底怎麼寫,我覺得不是那麼重要,重要的是:「女孩子間會霸凌,而且不容易發現,或者,發現了也會被忽視!」
女孩也許是天性,也許是後天強調「溫良恭儉讓」,大部分的女孩兒們對「肢體暴力」是極力排斥的;或者是說,這個社會對女孩表現出肢體暴力行為是「深惡痛絕」的!但,女孩兒也有奇蒙子,會賭爛,會憤怒、害怕,會想以牙還牙。
這就是我們所謂的「明的不行,那就來陰的吧!」當然,這是一種男性主義的用語,有鄙視女性間「報復、對抗」行為的意味。因此,這就更加成就了女性抑鬱的一面:不管你怎麼搞,女人就是不能有負面的行為!這種無理的期待與教育,女性間的暴力行為演變成非常的「隱性」、甚至無情。
鄉土劇的壞女人,不是沒有可能;只是,那是基因、還是社會化的產物呢?
為何是「關係間」的霸凌?
也許有人會納悶,肢體暴力行不通,那言語、甚至情緒上的恐嚇威脅不也行?許多女孩子嘴巴利的很,怎麼會是「關係間」的霸凌呢?
其實,這是我用字上的不精確。「關係上」的霸凌,相對應的是「行為上」的霸凌。比如,男孩欺負另一個人,無論是言語(你白癡啊)、還是肢體(突然伸出腳把你絆倒),基本上都是「行為」。男孩子從童年開始就會用「力量的大小」來評斷同儕,因此,你要欺負人,最簡單就是向他證明「你比較行」。
反觀女孩子,從小被要求的是溫良恭儉讓,因此,她們必須有禮貌、講話輕聲細語、體貼、和藹可親……等等等,總之,女孩子必須”be nice”。換句話說,一個好的女孩子,是受人喜愛、是人家想接近的,也就是「有很多朋友的」。一個只有兩三個朋友的男孩子不是太奇怪,但沒有什麼朋友的女孩子,事情就大條了。
所以,你要給一個男孩子難看,就是在力量上壓倒他;要給一個女孩子難看,就是想辦法讓「大家都不理她」。從「散播流言」為女孩互相攻擊的主要手段來看,應該就不難理解了。
會造成什麼後果?
想想看,原本的朋友都不理你,下課走在走廊大家都對你指指點點,跑去問嫌疑人也沒有人要承認。原本一群好友連上廁所都一起,現在是一個估拎拎的在嘲笑聲中絕望的回家……。
什麼後果?
學校的疏失?
跟老師說不就好了?
的確,有些老師對這樣的事情特別的在意,但大部分的美國老師,跟台灣老師一樣重心在於「教學」,而他們最不願見到的是「妨害教學的行為」。你的朋友不理你會妨害教學嗎?在老師眼中,那些該死的男孩子才是他們首先要處理的對象。朋友不理妳?「真可憐,那去找別的朋友吧。」「去找她們談談啊。」「去找輔導老師吧。」
我在美國中學時,每天都遇到不知多少這種情況,六年級會哭哭啼啼衝進來哭訴,八年級則是髒話欲言又止的互相指控。解決得了嗎?非常難。因為最容易發現這類霸凌的第一線老師,無心也無力去處理。更何況,他們從來沒有受過這種訓練:老師們知道男孩子打架時該怎麼做,可是有幾個女孩子刻意孤立另一個女孩子,除了好言相勸外,還能怎樣?
而且,許多會關係霸凌其他同學的女生,都是老師眼中的乖乖牌。這些乖乖牌基本上是「上課時」最讓老師放心的,因此,她們「下課後」若真是讓某位女孩子不快樂,只要沒有人斷手斷腳,好像不是那麼嚴重吧?!
給照顧者的建議
(其實,作者在最後有列出一些建議….真的很想知道的人,去買書來看吧!)
除了書末的建議外,俺個人是覺得:
1. 注意女孩的情緒表達:
這年頭,大家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「男孩」的情緒表達,好像女孩兒「似乎」「通常」沒這方面的問題,有的話也是小事?的確,有可能,女孩的情緒表達能力本來就比男孩好,但也有可能如上述所言,因為女孩子的需要一直是被犧牲的,由於她們的表達「表面上」較不危害社會,所以即使男孩女孩都有表達上的缺陷,但男孩的physical aggressiveness實在恐怖,只好趕緊處理?
無論如何,女孩的情緒表達「很可能」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順暢、自然,只是因為女孩被要求要be nice,被規定要忍耐,被期待要照顧別人……但實際上,她們的需要並沒有真的被重視、瞭解,還被我們以為她們真是有夠懂事?
女孩們的情緒表達能力,也是很重要低。
2. 小心關係霸凌就在你身邊!
「我不要跟妳玩了!」
「走,我們不要跟她玩了!」
這些也許是童言童語,但很不妙的,她們跟關係霸凌者常說的話不謀而合!有些小孩,不管是誰是誰非,總之事情不順她的意,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時,常常就會冒出這種「威脅切八段」的話來。這些句子會經常地出現在特定家庭裡……什麼樣的家庭呢?就是孩子尚未學會、或者根本沒人好好教如何表達情緒、甚至是一個會寵溺小孩的家庭。
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小孩,她們情緒表達的能力、管道有限,當遇到紛爭、令他氣餒的事情時,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。不曉得告訴別人他們很想玩、等很久,也缺少解決的方法:比如說輪流、一起玩、或是交換玩具。
或是可以反過來看:有些小孩常常玩具被搶走,或是被強迫做一些他們並不喜歡的事情,但他們卻不知道要怎麼跟對方說,要怎麼適當的表示他們的不滿跟情緒。他們唯二的方法就是「忍耐」或者「弄回去」。這樣的小孩,長大不但可能會被霸凌,也可能會去霸凌別人!
======
對人類而言,「我不跟你玩了!」是一個很原始、但卻最傷害自己跟別人的方法。雖然,一開始是童言童語,但若不正視此話透露出的背後意義——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更多元、更勇敢地表達情緒——數年後,當孩子還是繼續使用這句話來面對他的友情時,也許就是霸凌了。
這是一件非常難以教會的事,在很憤怒、被傷害的情緒下,要選擇「解決」、而不是「威脅與報復」,是許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。女孩並不是陰險,而是「直接與對方講清楚、談判」等這種會引起緊張氣氛的行為,會讓女孩子害怕被人誤以為她們「不夠溫柔、剽悍、愛計較、不大方」等等社會不喜愛在女孩身上看到的特質。因此,她們經常選擇忍耐、裝死,而到了忍無可忍、無須再忍的時候,她們仍舊不會傾向直接的衝突、而是透過操弄女孩子最在意的「關係」,來作為發洩情緒的管道。
這本書提供了許多真實案例,可以看見不同的情況下、不同性格的女孩,如何面對關係霸凌的不愉快經驗,無論是加害、受害者。
======
總之,我寫得簡單,卻非常推薦家長們,尤其是家中有女孩兒的父母,看看這本書。雖然有上述的四大限制條件,但裡面的故事及作者提供給家長的建議,都非常發人深省。最重要的是,我們加諸在女孩身上的矛盾訊息:要他們如男孩子般在社會闖蕩,卻又要她們遵循傳統規定女孩的三從四德。書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,就是女孩子每個都想受歡迎、成績好、能力強,都想成功!但要她們定義好女孩時,傳統女性的特質脫穎而出,反而那些「成功人士」的特質(說服力強、表達自我…等等),被看成是「討人厭的女孩」!
因此,女孩們用著雙重標準在活著,她們想要成功,卻又害怕世人的眼光;當她們比不上那些成功的女孩時,就用關係的霸凌摧毀她們……!
你我的女兒也許不會是霸凌者或被害者,但瞭解這些人的故事,可以幫助我們提供更好的教育,
給女孩們。
(其他人的想法:
http://blog.roodo.com/schiz_g/archives/485001.html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leilachiu/3149828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yaer/5643875)
留言列表